瓶子老师学习网,有趣冷知识,生活小常识
  1. 你的位置:
  2. 首页
  3. 知识
  4. 金庸小说中的人生哲理

金庸小说中的人生哲理

最新发布:2019-05-24 11:07:30

2018年10月30日,曾经一手构建出中国武侠小说格局,对华人文学影响力空前绝后的金庸老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网上对于金老逝世的悼词已是铺天盖地,这里就不再赘述,以金老一生所学之渊,想来对世事已经看得轻了,所以今天的文章是写给怀念金老的读者们,望你们领悟金老书中的哲理,不要伤怀过度。

1. 通俗易懂,博大精深

金庸老先生虽然被称作是武侠小说的泰山北斗,但其实他的小说字里行间都意味深长,已经不能与通俗小说等量齐观。金庸笔下的《鹿鼎记》、《天龙八部》等作品立意深刻,有的讽刺世俗、有的感叹人生,如果对佛道儒三家经典一无所知,都很难读懂金老故事的精华。金老的小说今后也再无人可仿,我们痛失了一位国学大师。

2. 道法自然,不滞于物

金老对于佛道儒三家经典领悟深刻,其中庄子的思想对金老影响尤深。在描写剑魔独孤求败时,金老写道: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张三丰教无忌太极剑,也有过「忘剑」的情节。这正是庄子《逍遥游》中的思想,教人顺应自然,不被教条束缚,物我两忘才能真正逍遥。金老将庄周的人生观化为了武学中的最高境界。

3.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金老的小说也能反映出他本人的思想从儒道学派向佛教学派转变的过程。早期的金老对于儒道经典较为推崇,他的第一部连载小说《书剑恩仇录》中传达的观点是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与《易经》中「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观点吻合。金老的小说少有尽善尽美,缺憾在所难免,读者们也无须为此伤怀。

4. 天人合一,物我自然

《道德经》在金老的小说中频繁出现,《九阴真经》中更是直接引用了《道德经》的内容:「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在金老的小说中,那些执着于武道的人反而难以登峰造极,而对武功不以为然的人往往能天下无敌,这正应了《道德经》中「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道理。

5. 众生皆苦

佛教是金老后期最推崇的思想。1976年,金老的长子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自杀,之后在不断思考生死时,金老在佛经中有了感悟,于是皈依佛教。他从佛教经典中看到了众生皆苦,因而从失去儿子的痛苦中走了出来,这也让他对之前作品中很多情节有了新的感悟,因此不断修改情节,让武侠小说成了芸芸众生的写照。

6. 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天龙八部》是金老集梵学大成的代表作,书中每个主要人物代表了佛经中的八部天龙之一,是世间芸芸众生的缩影。《天龙八部》的主旨是“无人不冤,有情皆孽”,早期的结尾中,段誉与王语嫣修成正果,但在金老年龄渐大,阅历越来越丰富之后,结尾被修改为段誉看破了执念,王语嫣回到了慕容复身边,所有角色没有一个修成圆满。

7. 人心既是江湖

《鹿鼎记》是金老「最不武侠」的武侠小说,很多人甚至认为《鹿鼎记》是一部历史小说,是中国的《堂吉诃德》。《鹿鼎记》塑造了一个坑、蒙、拐、骗无所不精,却又至情至性的市井流氓韦小宝,用韦小宝的荒诞举动讽刺了种种政治陋习。金老自己说《鹿鼎记》才是他最爱的一部小说,在书中,武功再不是江湖的核心,人心才是江湖。

上一篇:【冷知识】为什么清真寺都是洋葱头?